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被忽视的产后女性,情绪正在慢慢崩溃……

2023-09-20 13:546040家庭医生http://news.39.net/shx/230906/

近日,重庆梁平区碧山镇母子三人家中去世引发关注。梁平区公安局调查发布警情通报称,该事件是因妈妈患有多年的抑郁,在家中卧室烧炭,导致母子三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另有一则消息,据中国反邪教网发布,一位女博士因产后抑郁、事业焦虑等误信邪教,导致不满一岁的孩子被虐待致死。

这些不幸事件的背后,都与抑郁症这一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有关。

01

生病却不自知,

150万女性受到产后抑郁困扰

3年前的一个夏日,还在坐月子的李芸(化名)突然有一股冲动,想掐死襁褓中一直哭闹的孩子,也是在那一瞬间,她意识到自己真的“生病”了。

“可怕的想法”是从孩子出生后第2周出现的,从远地赶来看她的父母回家了,突然就剩下她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很爱哭,只要醒着,李芸就得抱着,还不能坐下,必须走着、悠着。孩子刚刚有一点睡意,一放到床上又醒过来,她不得不强忍着剖腹产后伤口处的阵阵疼痛,把孩子继续抱起来,直到半夜。





“好像孩子的哭闹都是我的错。”李芸委屈地说,尤其是自己疲惫不堪地在房间里带着孩子的时候,婆婆和丈夫两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

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和意志被吞噬了,“脑子里绷着的弦断了。”她开始变得情绪化、易怒、暴躁,如果说话时丈夫没有听到或没理会,她会突然大声吼叫,乱砸东西。

最严重的时候,李芸望着梳妆台前那个肿眼泡、双下巴、蓬头垢面的自己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孩子和我一起走的话,是不是就能解脱了?”

对于自己的情绪,不敢承认也不敢面对,但李芸心底还是认为应该去看医生,“在网上挂了号又取消,取消了又去挂号,甚至有一次拿着挂号单去到医院门口了,却怎么也迈不进那道门。”李芸说,真正要走出那一步非常困难。

持续的糟糕状态,终于引起了丈夫的注意。在丈夫的陪同下李芸去了医院,随后被诊断出有中度抑郁与重度焦虑症。


根据美国精神心理协会(APA)《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标准,产后抑郁症(PPD)一般是指产后6周内抑郁发作,尤其是产后2周内发生的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征候,比如动力减低、沮丧、哭泣、烦躁、失眠、易激惹及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能力,甚至自杀倾向等。

李芸的遭遇并非个例。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八分之一的女性自婴儿出生以来就经历过产后抑郁症。而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被认为还要更高,平均为14.7%,意味着,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产后女性受到抑郁的影响。

02

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

让产后抑郁有了肥沃的“土壤”

此后,李芸坚持每周去医院,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虽然时不时仍会陷入低迷,但了解问题根源的她,“觉得心态轻松了不少。”

有时情绪不好,家人也会选择隐忍和退让,这让李芸减轻了很多负担,“医生说了,产后抑郁不是娇气,是一种病,需要被正确看待及时就医。”

然而,在现实里,如李芸这般选择正规途径求助的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少之又少。据谷雨实验室发布的《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透露,中国有近60%发生抑郁的产妇没被诊断出来,50%被诊断出来的产妇没有接受治疗。

更多产后抑郁症患者选择在家“硬扛”,乃至于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就为我们赤裸裸地呈现了东亚家庭里的伦理一幕。

全职妈妈因为精神负荷过重,得了产后抑郁,在精神恍惚下失手将孩子丢到了浴缸里,周围人都开始攻击她“是个将自己8个月女儿溺死在浴缸中的凶手”,而从来没有人在意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肯施以援手,在孩子照顾上给与帮助。

在孩子哭闹时,丈夫说的是“如果是我的母亲,孩子早就安静了”;在产后情绪失常时,婆婆说的是,“那样的日子很快就会熬过去,之后就轻松了,什么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产后抑郁的发生的确与女性分娩前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怀孕期间,女性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了10倍;生产后,激素水平在72小时内迅速达到孕前水平,“过山车”的激素变化很容易导致女性情绪异常。

好安心妈妈心理学院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沈荟馨就曾表示,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女性更容易有产后抑郁的出现。例如孩子的性别偏好、照顾孩子的责任分配与婆媳关系等,都会对产妇造成更大的压力:“我们总说做妈妈要坚强,‘为母则刚’,但产妇并不是超人。产妇已经出现了情绪问题,我们还在说‘你得为了孩子’,忽略了产妇是人不是机器,会生病,也会脆弱。”

其实,在专家看来产妇的心理问题并不难发现,只是没有得到旁边人足够的重视,“有的孕妇每次来门诊都带着小本子,向医生述说时精细到每个生活片段,其实这已经有明显的焦虑症状了。”

03

别让产后抑郁,

成为女性迈不过去的“坎”

很大程度上,产后抑郁没有被重视,是因为不少人认为随着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的逐渐恢复,抑郁症状会自行消失。

但医学统计显示,即便激素恢复正常,仍有部分产妇会深陷抑郁中,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发生恶性事故。

据39深呼吸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在既往有产后抑郁史的女性中,再次分娩后产后抑郁患病率为20%~40%;产后抑郁女性若带有精神病性特征,其下次分娩后产后抑郁复发的风险为30%~50%;严重者有可能发展到“扩大性自杀”的程度。


所谓“扩大性自杀”,就是抑郁症患者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对周围一切产生歪曲的认识,甚至认为杀死孩子,才是帮助他们解脱痛苦的途径。而“自杀”也是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据统计,抑郁患者中有2/3的人有自杀念头,15%~20%的人最终会自杀成功。

不仅是产后抑郁的危害没有得到重视,产后抑郁的治疗率也很低。作为卫计委产后抑郁管理实用指南项目专家组的核心成员,陈林接触过上百个产后抑郁的案例。他说,很多人不认为产后抑郁症是病,因而治疗率很低,更不用谈规范治疗的问题。

资深心理咨询师沈荟馨介绍,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多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

可不同于欧美等国家,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由来已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管伟立曾提供这样一份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专业精神科医师有3.34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6000人,远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家平均水平。另外,现有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多以收治严重精神障碍为主,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服务不足。


除了心理辅导,是否选择抗抑郁药物也是让不少患者和医生头痛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有多款抗产后抑郁药,比如常用的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等等,大多是通过影响体内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但总的来说,这些药物起效都比较慢,很多时候需要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起效,相应的疗程拉得也比较长,很多产后抑郁的患者需要连续服用几个月。

此外,药物连带着的副作用,比如恶心、腹泻;其次是心脏症状如心悸;另外还有性功能障碍等。这样的缺点,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很容易影响用药的依从性。


面对严峻的现实挑战,大家对产后抑郁的关注有了明显的变化。

近年来,在政策层面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将妇女产后抑郁心理评估费用、心理治疗康复费用、产后恢复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人员在协议服务机构发生的该项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而在医学研究方面也有突破,已有专门治疗产后抑郁的口服药出现,相比于其它抗抑郁药物,该药能让服药者在第三天就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而且改善程度至少可以持续到停药后4周。不少行业人士表示,新药的出现预期会有更多产妇愿意接受产后抑郁的筛查和治疗,也会有更多产科医生和家庭医生有意识地筛查产后抑郁,从而发现更多需要治疗的患者。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凭借药物来让产后抑郁的患者完全恢复如初,家人的爱才是治愈产后抑郁最好的良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广州2025年医保新政全解析:共济扩围、大病提标、零等待期修复的民生红利
广州2025年医保新政通过“家庭共济扩围—大病保障提标—支付方式革新”三重杠杆,推动医保从“被动报销”转向“主动健康管理”。对企业而言,需及时调整员工福利方案,将医保共济纳入家庭健康保障计划;对个人而言,应抓住集中参保期窗口,避免因断保陷入待遇等待期;对政府而言,需强化医保大数据分析,动态优化药品目录与支付标准。这场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医保改革,正在为超1400万参保人织就更密更牢的健康保障网。

0评论2025-04-2942

对抗时间的两种姿态
医美像一场对抗时间的战役,而自然老去则是一场与时间的共舞。当我们不再将衰老视为敌人,那些白发、皱纹、松弛的皮肤,就会成为生命的勋章。就像树木年轮记载着风雨阳光,我们的面容也应镌刻着人生故事——那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复制的生命质感。与其在焦虑中修饰皮囊,不如在从容中丰盈灵魂,让每个年龄阶段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0评论2025-04-2253

多吃水果蔬菜,开启健康生活新“食”代
多吃水果蔬菜,是迈向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增加水果蔬菜在饮食中的比例,享受它们带来的种种好处,开启健康生活新“食”代。相信在水果蔬菜的滋养下,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健康,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0评论2025-04-1772

自然变老与医美抗老:时光之痕与人为雕琢的辩证
自然变老与医美抗老,是两种不同的对待衰老的方式,它们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理解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是选择自然变老还是医美抗老,我们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珍惜每一个当下,让生命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自然变老与医美抗老,在尊重生命规律的基础上,追求属于自己的美丽与幸福。

0评论2025-04-1574

失业潮来袭:普通人如何提前布局,筑牢就业“护城河”
失业潮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失业带来的风险。提升技能、做好职业规划、储备财务、拓展人脉等措施,能够为我们的职业发展筑牢“护城河”,让我们在就业寒冬中保持稳定。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和奋斗,迎接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失业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评论2025-04-12224

干皮长斑别焦虑,医美祛斑解锁“无瑕肌”秘籍
干皮长斑虽然让人苦恼,但并非不可战胜。医美祛斑为那些受斑点困扰的人提供了一条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正确的护理,我们有望解锁“无瑕肌”,重拾美丽与自信。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迎接更加美好的自己。

0评论2025-04-11218

AI赋能医药:革新研发、诊疗与健康管理新纪元
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需要充分发挥AI的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AI技术与医药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赋能医药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高效、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新时代。

0评论2025-04-09206

广药集团王牌产品矩阵:传承创新引领健康产业新潮流
从灵芝孢子油的国际标准制定,到王老吉凉茶的全球文化输出,广药集团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为理念,正通过科技赋能与品牌焕新,推动中医药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型。未来,广药集团将持续以王牌产品为支点,撬动全球健康市场新蓝海,让中医药成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力量。

0评论2025-03-28961

暴饮暴食后的肠胃调理:科学方法与日常建议
暴饮暴食后的肠胃调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从饮食、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改善生活习惯。通过上述科学方法与日常建议的实践,相信您能有效缓解肠胃不适,恢复健康状态。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维护肠胃健康的长久之道。

0评论2025-03-25350

2025年江苏省医保新惠民政策下药企的应对策略与机遇
2025年江苏省医保新惠民政策为当地药企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药企需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药企还需要与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0评论2025-03-2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