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医院产科等关停?

2023-08-31 14:146260家庭医生https://www.familydoctor.cn/a/

“一天仅1人待产”“有医院关停产科”“产妇入院数腰斩,产科医生被迫转岗”……今年以来,关于生育率的热搜,似乎几天就会爆一条。

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医院产科怎么办?真如网上所言等关停,产科医生等转岗?事实是,这时候还有产科要重装升级!

“产能”过剩?这里一天接生17个孩子

据数据显示,随着2023年产妇建档基本完成,估算2023年出生率可能不足800万,或创45年来新低。

从热搜可见,曾经的产科“一床难求”“楼道加床”“建档难”,而转眼间就门庭冷落:分娩量断崖式下降,部分医院产科被砍掉,医生群体面临危机……

然而,在众多医院产科陷入“寒冬”的时候,我们来看看广东祈福医院近3年的分娩数据:2020年分娩量3568;2021年分娩量3993;2022年分娩量4040;2023年目前建档的孕妇已近5000人……广东祈福医院产科隋珍主任表示,最忙的一天产科接生了17个孩子,与“一天只接产1人的医院”形成鲜明对比。


在全国分娩量逐年下降、众多公立医院产科备受冲击的时候,番禺这家医院分娩量不降反升,是如何做到的?《中国新闻周刊》在2022年6月的报道中就说出了答案:由于分娩量减少,孕妇会越来越向优质三甲医院集中。在激烈的内卷中,具有品牌优势、长期积累良好口碑的医院更脱颖而出,广东祈福医院正是如此。

在广州番禺及周边地区,很多市民心中都有“生孩子去祈福”的观念,近年来还有不少佛山、中山、珠海、深圳,甚至湖南、湖北、广西、河南、甘肃、吉林等全国各地的患者都专程过来待产。


生孩子等于闯鬼门关?这里成功抢救羊水栓塞产妇!

都说生孩子=闯鬼门关,对于产妇而言,孕产最关键的是安全。为了守护母婴健康,广东祈福医院产科由从医40年、闻名一方人称“蒋一刀”的蒋春林主任坐阵,还有隋珍主任、廖东霞主任、卢秀莲护士长、彭红丽护士长、王瑜护士长等一众从业经验达30年的医护团队护航。早在2019年3月就经广州市卫健委妇幼处督导专家组的严格评定获得广州市五级监护类别,2021年挂牌“粤港澳大湾区重症孕产妇救治联盟”;每年成功抢救危急重症案例达上百例,包括产前子痫、胎盘植入、脐带脱垂、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等,还有让人闻风丧胆,发病率仅为(1.9-7.7)/10万,死亡率高达86%的“羊水栓塞”。

2018年,医院一名待产妇就突发羊水栓塞、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蒋春林主任紧急启动全院抢救小组,及时协调血库用血,重症监护室(ICU)、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药学部、检验科、输血科等多科室同时行动。前后不到10分钟,成功剖出一名活女婴,产妇终转危为安。整个抢救过程中用了8单位红细胞、800ml新鲜冰冻血浆,26单位冷沉淀,1个治疗量血小板,纤维蛋白原3克。成分输血约2500ml,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一半的血量!

不仅如此,医院还有在新生儿疾病方面有极深造诣的儿科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张又祥主任团队坐镇,作为广州市医学会新生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张主任不仅完成了国内首例婴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内窥镜手术,主持建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开展儿童危重症院际转运,救治无数高危患儿,为医院产科的新生宝宝保驾护航。

环境好收费肯定贵?报销后费用差别不大

也有人认为,广东祈福医院装修好,看起来像五星级酒店,收费肯定贵很多,医保报销也低。事实并非如此,隋珍主任介绍:“政府的免费项目我们也都有,医保报销基本无异。”

6月26日,在广州务工(户籍茂名)的马小姐,就在产科门诊领到了盖着“免费”章的B超券。据她反映,此前在医院做的NT检查、唐筛检查、乙艾梅检查等也都是免费的,12周建档、作生育定点后,基本的产检项目都可医保报销。

在产房,刚刚生完3胎的王女士则表示,她一胎是在其他医院生,二胎在广东祈福医院生,原本担心费用问题,但医保报销后并没有高出太多,再对比在其他私立妇产医院生产的姐妹,广东祈福医院的费用报销后只有它们的十分之一,星级服务,平民价格,于是三胎她毫不犹豫选择广东祈福医院。

澳大利亚籍女士Susan介绍,她一胎是在澳大利亚的医院生,二胎在广东祈福医院生,对比下来,她发现澳洲医院有的服务,祈福医院都有,澳洲没有的,祈福医院也有,在人文关怀方面,祈福更胜一筹。刚刚生完二胎的她已在计划三胎,“到时还来祈福生。”

产科关停?不可能的,我们还要重装升级!

广东祈福医院产房护士长卢秀莲介绍,像王女士和Susan这样的二胎、三胎妈妈每天都接生不少,基本都是“回头客”。在此前,尽管各地出台多项三孩配套措施,但很多女性还是不愿意生,对分娩疼痛的未知恐惧感是阻碍她们怀孕的原因之一。但医院大力推广舒适分娩,包括阴道试产评估、导乐分娩、分娩镇痛技术、一对一助产、多样化的产后康复服务等,备受产妇们和家属认可。相关建议指出,会阴侧切率应控制在20%以内,而广东祈福医院的头胎顺产侧切率只有10%。 

 

 

 

△LDR一体化产房

“我们不仅要改善医院的生育环境,还要围绕着生育前后的需求,增加服务项目,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隋珍主任指出,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孕产妇需求,2021年医院开设了以家庭为中心,集待产-分娩-产后-恢复于一体的新型产科护理模式产房——“LDR一体化产房”,改变传统的生育模式,并重新升级女性整体康复中心。随着近年来孕产妇数量的不断增长,今年6月,医院还腾出1号楼3楼北面区域以扩张妇产中心,“环境+设备+技术”将进一步全面升级,为就医患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和专业的诊疗服务。


△扩张中的广东祈福医院产科,期待亮相!

生育率下降,“僧多粥少”的“产科危机”态势不可阻挡,但广东祈福医院还是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同时也在此呼吁大家要优生优育: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周岁之间,高龄孕妇分娩风险多,还是趁年轻积极响应国家生育号召~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清晨干呕:揭开晨起不适的隐秘诱因与科学应对之策
清晨干呕虽常见,但并非“小毛病”。通过排查诱因、调整生活方式,多数人可显著缓解症状。若自行调整无效,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潜在疾病的治疗。健康从细节开始,愿你每天清晨都能以清爽状态迎接朝阳! ​

0评论2025-04-3031

2025运动手表终极对决:专业性能、续航与生态的深度博弈
运动手表的选择本质是性能冗余度与使用场景的博弈。专业跑者需为0.1%的精度提升支付溢价,而都市健身人群则更关注智能交互与续航平衡。2025年的市场已呈现明显分化:佳明、高驰、颂拓深耕垂直领域,华为、苹果、OPPO构建生态壁垒,用户需警惕“功能堆砌”陷阱,回归运动本质需求。正如资深跑者所言:“最好的手表,是戴到第十年仍能陪你PB的那一块。”

0评论2025-04-2945

韧带拉伤修复全攻略:科学康复指南助您重返运动场
韧带修复不是简单的“时间游戏”,而是精准的生物力学重建过程。从微观的胶原纤维交联到宏观的运动模式重塑,每个环节都需要科学指导。记住,当您再次系紧鞋带准备运动时,强健的韧带将是身体最忠诚的“守护者”。如损伤后6周仍有关节不稳或疼痛加剧,请及时寻求运动医学专科医生的帮助。

0评论2025-04-2259

跌打骨伤怎么搞:科学应对与康复指南
跌打骨伤虽然常见,但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就能减轻损伤程度,加速康复进程。在面对跌打骨伤时,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加强预防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跌打骨伤的发生风险。

0评论2025-04-1777

未来十年医药政策:驱动行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未来十年,我国医药行业在政策的驱动下,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0评论2025-04-15136

2025美中关税大战下医药进出口的危机与变局
2025年美中关税大战对医药进出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医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拓展多元化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药行业将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0评论2025-04-12303

观微知著:从日常细节洞察身体健康,捕捉癌症与重病信号
健康无小事,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就医、定期体检,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能在疾病初期就采取措施,为健康保驾护航。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珍惜每一份健康。

0评论2025-04-11218

全国社保政策核心方针: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这一方针,不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提高社保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更加优质的社会保障。同时,广大参保人员也应增强社保意识,积极参保缴费,合理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共同推动我国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0评论2025-04-09191

AI赋能医药未来:智能研发、精准医疗与药企合作新生态
AI正在重构医药行业的底层逻辑,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对于药企而言,拥抱AI不仅是效率革命,更是生存之战。正如行业预言:“不用大模型的药企,就像不用智能手机的诺基亚。”未来已来,唯有以创新为舟,方能在AI浪潮中领航医药行业新蓝海。

0评论2025-03-2892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桥梁的搭建与情感的缓和
在医疗领域,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显

0评论2025-03-25343